找到相关内容5119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实了知天台一乘圆顿

    ——无畏于生死。举提婆达多、及四明尊者知礼之事明之。《报恩经》(引自《卍续藏经》101册0895页):尔时如来,即遣阿难往到地狱,问讯提婆达多。苦可忍否?尔时阿难受如来教,至地狱门外,问牛头阿旁:为我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5470749.html
  • 佛禅“法”“悟”于诗论的影响

      因四明  34页   尊者喝呼其名而领悟(注5),其它如看公案而开悟者更多,  “处处逢归路,头头达故乡。”有何定法?不死守一法,而  由无定法之活法以领悟。诗人亦然,规矩具于心,定法已得  ,却...

    杜松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0970800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态主张初探

    佛教的生态主张,当然不只是就生态自然发言而已。如佛  使尊者所开示的,「自然」传达了内外两个层面的意义,内在  的自然,可以称为法界,这是真正的内在自然,如果一个人能  够保存内在的自然,外在的自然就会...

    林朝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270804.html
  • 广元千佛崖菩提瑞像考

    城内故宫有大精舍,高六十余尺,有刻  檀佛像,上悬石盖,邬陀衍那王(唐言出爱,旧云优填  王,讹也)之所作也…初,如来成正觉己,上升天宫,  为母说法,三月不还。其王思慕,愿图形像,乃请尊者  没特加罗...

    罗世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3170818.html
  • 洪州宗心性思想评述

    的显现。他们所引用的论据是传说印度异见王(菩提达摩的叔父)和波罗提尊者(印度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门的弟子)的问答。波罗提主张「见性是佛」,并强调见性就是表现在众生的日常行为之中。这段问答现保存在《景德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3870821.html
  • 具寿善现在《大般若经》第四会中的角色扮演

    页七六六,中。)  由上段引文,佛陀告诉善现就是须菩提尊者,什么是菩萨的定义。经文提供的讯息是所谓的菩萨,不是光为个人了生脱死在努力而已;菩萨是为了普饶益一切有情,为了让一切有情也能够成为有觉性的有情...

    释性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0070837.html
  • 库车所出《大智度论》写本残卷之研究(2)

      细的解释。三八三年僧伽跋澄所出的《鞞婆沙论》卷一讨论迦  旃延为何作此书时说:「彼尊者令学利,作誓愿,于五千佛修  阿毗昙,令我于当来三耶三佛,施设阿毗昙章句,是故,彼妙  观智,已作此经。」(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0370840.html
  • 《声闻地》中“唯”之用例考察

    》之异译本)的「五法品」、《阿昙  五法行经》一卷(安世高译)、《萨婆多宗五事论》(法成译)  ,又基于此所谓「五事论」,相传尊者法救亦著作有《五事  婆沙》(注 20) 之书。此后,此色、心、心所、...龙城(1957,  16~8);福原亮严(1958);平川彰(1974, 224~5) 。  (注 20) 如序言「尊者世友为益有情制五事论,我今当释」  (大28, 989b2)之所述。Cf. 山田...

    惠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670853.html
  • 罗锦堂:佛典中的“观”与“念”(1)

    作礼,并且哀求道:「敬爱的佛  陀呀!从前你常派遣大弟子阿难来向我问候,我现在被儿子折磨得痛  不欲生。很想见见你,但又怕你的威严,无由得见,不知世尊是否可  使目连尊者和阿难来和我一谈?」说罢,便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870855.html
  • 蔡耀明:《大般若经·第二会》的严净/清净 (2)

    (p. 8a)   「复次,舍利子!尊者所问『云何般若波罗蜜多』者,舍利子!有胜妙慧,远有所离,故名般若波罗蜜多。」舍利子言:「此于何法而能远离?」善现答言:「此于诸蕴、诸处、诸界、诸...

    蔡耀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33571037.html